2018年對德國光伏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一年,是德國自2014年以來五年中首年光伏裝機超過2GW的節(jié)點。這一年,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占比超過40%,德國可再生能源事業(yè)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記住2018年的原因,是2018年可能是未來十年德國光伏的新起點。2014~2018年裝機量在節(jié)節(jié)爬升的趨勢下,2019年光伏又將如何發(fā)展?
西方戰(zhàn)車覺醒 首次達到2.5GW目標
德國光伏也曾經歷過大躍進的年代,2009年新增裝機4.5吉瓦,2010-2012年連續(xù)三年新增裝機超過7吉瓦,是德國光伏發(fā)展的高光時刻。此后,由于光伏補貼政策的調整,2013年作為緩沖,2014年光伏裝機量顯現(xiàn)出斷崖式下跌。隨后德國政府為新增光伏設立了2.5吉瓦的目標,但是2014-2017年連續(xù)四年新增裝機均低于2吉瓦。
數(shù)據顯示,2018年1至10月德國光伏裝機已經達到2.4吉瓦,全年達到2.5吉瓦已無懸念。
Fraunhofer ISE對2018年的光伏裝機情況更為樂觀,根據近日Fraunhofer ISE發(fā)布的調研報告顯示,預計全年光伏裝機量增加約3.2吉瓦。
德國研究機構Fraunhofer ISE 今年1月發(fā)布了德國能源結構調查,調研報告顯示,德國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總量達到219 TWh,凈發(fā)電量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首次超過40%,相比2017年增長4.3%。
光伏系統(tǒng)全年發(fā)電量45.7TWh, 發(fā)電量占全部電力消費量的8.5%,同比增長16%,表現(xiàn)搶眼。
不要小看8.5%這一數(shù)字,事實上,8.5%的光伏電力已經對電力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Fraunhofer ISE稱,在光伏輸出峰值階段,德國電力的40%來自于光伏發(fā)電,這一發(fā)電結構極大地影響了電力供應量的平衡并且打亂了長期的商業(yè)模式。甚至,由于光伏發(fā)電功率輸出與日常電力需求模式非常匹配,以至于缺乏靈活性的老煤電廠因為難以應對短期波動從而在經濟上變得不可行。
同時,F(xiàn)raunhofer ISE的分析也表明,所有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在過去一年都有所下降,其中核電下降了0.1%,褐煤和硬煤的發(fā)電量分別下降2%和7.4%,燃氣發(fā)電站的產量下降了18.5%。
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是2020年達到35%以上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占比。2017年,德國的可再生能源占國內需求的比例已達到36.5%,也就是說,德國提前三年完成了2020年的目標。
目前德國已經重新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標,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需求占比達65%。
2019年德國可再生能源法發(fā)生新變化
德國已經歷過爆發(fā)式增長和補貼逐漸緊縮的過程,逐步回歸理性發(fā)展。
2018年12月,德國第二議院通過了一攬子新能源法律,計劃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法令在新增裝機目標、補貼削減、可再生能源招標等三個方面對光伏裝機進行了調控。
德國對享受政策支持的光伏項目進行了指標的規(guī)劃,為52GW。截至2018年10月底,德國自通過可再生能源法(EEG)以來累計安裝的光伏發(fā)電容量已達到45.3吉瓦,政府政策支持的光伏裝機上限52吉瓦可望在2020年達到。
2013年,政府為每年光伏新增裝機設定了2.5GW的峰值,這一數(shù)字也是補貼是否按月度下調的標準。2018年將是五年來首次達到這一峰值,在此之后,光伏裝機新基準預計將下調至1.9GW。也就是說,年裝機量達到1.9GW之后,將會開啟新一輪的補貼下調。
本次補貼縮減的力度相比草案中的提議要小,按月遞減,并留出了一個月的過渡時間。
除此之外,關于招標,2019年到2021年,德國還計劃新增4GW的額外招標容量,這些容量將不會被計入政府政策支持的52GW的光伏裝機指標中去。
來源: SOLARZOOM